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如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今天这场新闻发布会说明白啦!

时间:2023-08-25 15:44:22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8月25日,内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共同富裕”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单位介绍了内江市在深入推进实施平安内江、法治内江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工作亮点、成效、举措,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请问我市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在维护当前社会大局和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内江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勇:关于在维护当前社会大局和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方面,全市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平安内江建设,切实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一是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部署开展打击突出犯罪“六大战役”行动,对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电诈、“黄赌毒”、传统侵财、命案积案等发起凌厉攻势,攻坚侦破“10.11”涉黑专案、“3.11”故意杀人案、“6.05”贩卖运输毒品案等大要案件,全市刑事立案、行政受案同比下降2.1%、40.4%,逮捕数、移送起诉案件数同比上升40.7%、24.2%。


二是防控体系取得稳步提升。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深化“伞状+警务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及基层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四项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基本建成“智慧公安”系统平台及前端感知源,连续抓获多名在逃人员,公安社会评价满意度指数同比上升0.24。


三是安全事故做到全面预防。狠抓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21.59%、18.92%。组织开展汛救援桌面推演及反恐应急处置演练,对涉枪、涉爆、剧毒化学品等从业单位开展暗访检查,实现危爆物品“零流失、零被盗、零炸响”,未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2023年平安四川建设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现场会在内江召开,总结推广全省护路联防工作经验特别是内江经验。


四是营商环境政策持续优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聚集人气商气、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于今年4月出台《内江公安优化营商环境户籍管理利企便民十项措施》,6月出台《内江市公安局关于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强力推出“零门槛”落户政策,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展现公安作为。(如,落户人员李某,原籍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一家4口在内江6年,前期因未购房不能落户,实行“零门槛”落户后全家立即将户籍迁到东兴区集体户,方便工作生活。又如,落户人员姜某,原籍重庆市铜梁区白羊镇,结婚后想迁移户籍到配偶户籍地东兴区,但因本人户籍是城镇属性,其配偶户籍是农村属性,在东兴区城区又没有住房,一直未能迁入户籍,实行“零门槛”落户后顺利迁到东兴区集体户。)


五是民生服务切实保障改善。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建设应用,探索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试点,全力推动“川渝通办”事项落地实施,受理川渝黔藏跨省“一站式”户口迁移2065起。致力打造“人性化、精细化、便捷化”公安交管品牌,对多车单位、运输企业和外面快递配送企业、共享单车企业采取上门服务、专项服务等方式,提供上门查验、集中上牌等便捷服务措施,批量办理相关业务2.8万笔。(如:某公司名下有40辆牵引车和40辆挂车急需办理注册登记。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大部分驾驶员感染呈阳性,导致驾驶员严重短缺,无法驾驶车辆到车管所办理注册登记业务,交警支队车管所委派查验民警到公司开展上门查验车辆服务,不仅缩减企业办理车辆查验等业务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便民利民的交管服务。又如:交警支队车管所抽调民警前往资中县公交公司开展上门服务,为该公司新购置的22辆新能源公交车办理注册登记查验业务。为企业的发展节约了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警企关系。)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内江建设,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努力为内江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打造优良法治化营商环境。

 

问题二:近年来,全市法院以诉前调解、类案前端化解、畅通涉企绿色通道等方式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请介绍一下全市法院在这些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阳:诉源治理要求人民法院处理案件时,要从源头上、本质上化解矛盾,不仅要办好每一起个案,更要针对个案、类案发生的原因综合治理,通过“抓前端、治未病”,让矛盾纠纷消于未发、止于未诉。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之一。诉源治理是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大力推进诉前调解,总结“模板案例”经验,通过推进类案纠纷前端化解,畅通涉企绿色通道,打造24小时自助法院等全面优化诉讼服务,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具体而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总结模板案例经验,持续推动前端化解。坚持问题导向和源头思维,在物业纠纷、停车费纠纷、信用卡纠纷以及行业性质明显又容易形成大批量类案的纠纷中,选取典型案件进行调解或裁判,将处理结果作为其他类似纠纷的处置模板,达到“审理一案,引导一片”的效果。具体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群众前沿阵地功能,主动设立法官工作室(站)、巡回办案点等,掌握基层矛盾的主要类别和处理原则,增强预见性,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我市先后设立市中区法院凌家法庭“天平”法官工作室、东兴区法院“雷昌根调解工作室”、资中县法院“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以市中区法院凌家法庭为例,2022年全年受理案件数量从2021年的484件减少至342件,同比减少29.34%,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成效不断彰显。


全面提升诉讼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法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综合运用“天府智诉”网站、“人民法院在线诉讼服务”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实现在线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立案、审理等一站式服务,把信息技术成果变为老百姓手中的便捷“诉讼服务站”。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诉讼服务水平的十项便民措施,实施诉讼服务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设立涉企绿色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涉企诉讼的咨询、立案工作,提供“一窗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服务,优先办理诉前鉴定、诉前保全,推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等,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立案、开庭、送达的全流程线上诉讼服务,实现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加强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市法院、资中县法院打造24小时自助法院,实现案件查询、立案、缴费、送达365天全天候自助服务。

 

在深化多元解纷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有许多案例让我们印象深刻。资中县法院在化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时,考虑到案涉争议设备系某工业园区唯一的污水处理重要设备,如一判了之,将导致设备系统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业园区正常生产经营。对此,法院运用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机制,快立、快调、快结,组织工程师现场评估、调试,并协调双方多次磋商,最终促成握手言和,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保障了园区正常生产经营。


问题三:请问检察机关是如何运用公益诉讼手段来守护我们环境、食品药品等方面安全的。

 

内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安国勇: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内江市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公益保护新期待、新关切。专项监督活动期间,全市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50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26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1件、民事公益诉讼4件。

 

第一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力。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全市检察机关始终聚焦尾矿污染、破坏森林资源等公益损害问题,开展沱江沿线水环境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行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服务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三年来,立案办理涉土、涉林、涉气、涉水等生态环境领域案件67件,恢复被污染水源地面积6800亩,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固体废物2.72万吨。2020年8月,从事非法冶炼铅锭活动的钟某被市生态环境局查获,在获得钟某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线索后,市检察院组成专案组进行调查,委托内江师范学院相关领域教授对钟某土壤污染损害后果进行评估。在钟某侵害公共利益的证据确实充分后,市检察院向内江中级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钟某承担土壤修复费、通过本地市级公开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法院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该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千案展示”典型案例。

 

二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政策,重点关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案件办理,立案办理涉野生动物保护违法案件88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1件。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依托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行刑衔接、涉林民事和行政案件协作处置、协同修复等机制,加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在森林资源保护领域的配合协作。

 

第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推动食品药品领域溯源治理。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在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同时,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等专项监督,立案办理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件。


二是探索实践食品药品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通过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积极发挥惩罚、制裁和预防的作用。截至目前,在该领域全市检察机关提起惩罚性赔偿率达100%,向损害消费者权益者追偿惩罚性赔偿金252.12万元。

 

第三积极稳妥探索新增法定领域办案。一是积极探索开展安全生产公益诉讼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针对危害高铁运行安全、易燃易爆物品监管等隐患问题,组织开展燃气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监督,立案办理安全生产公益诉讼案件76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二是开展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办案从民事公益诉讼领域向行政公益诉讼领域延伸,围绕处理、公开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立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6件。聚焦办案过程中依法判定可能诱发电信诈骗等敏感个人信息的种类和处置方式,提出诉前检察建议29件,探索通过个案规范信息公开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第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一是凝聚守护绿水青山法治合力。内江市检察机关与重庆市检察机关会签《关于在长江跨界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中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跨区域协作的意见》等协作文件,提出通过建立跨区协作一体化专业办案团队等方式,深化跨区域协作,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共保。二是构建共同治理格局。与相关部门会签《检察工作与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协作办法(试行)》等文件,实现政府部门与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等领域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与内江师范学院签署公益诉讼检察检校合作协议,打造“公益诉讼检校合作基地”;聘任高校教师为听证员和人民监督员,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供专业论证与指导;推动建立健全科研院所支持配合公益诉讼工作机制,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质效。


问题四:请问我们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亮点和成效呢?


内江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毛利: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我市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始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紧紧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创新探索建立“一中心一张网一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平台、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联户单元”为神经末梢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实现小事不出联户网格、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的基层治理目标,全市总警情、刑事立案、行政案件“三下降”,破案、移诉、社会评价满意度“三上升”,助推平安内江建设整体质效提升。

 

一是建强基层基础,立体化推进基层治理。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思路,有效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关爱中心,实现“四中心”一体化办公,全市建成1个市级综治中心、7个县级综治中心、83个镇级综治中心、1280个村级综治工作站,均配套设置办公室、视频监控研判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全部实现实体化实战化运行,能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法律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一条龙”“一站式”服务,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务实便民、管用见效”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统筹整合辖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实现“三系统”一体化运行,同步建成综治视频会议系统,为分析研判、指挥调度、治安巡防、案件侦破、便民服务等工作提供精准信息,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风险隐患“信息中心”、特殊人员“管理中心”、维护稳定“调度中心”。

 

二是提升治理效能,精细化推进基层治理。基于精细化管理目标,整合治安网格、城管网格、计生网格、消防网格等,优化设置综合网格2519个,同时针对大型商圈、学校、医院、企业等建成专属网格302个,落实“一格一员”或“一格多员”,确保城市社区网格至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专属网格配备兼职网格员,截至目前全市配备专职网格员1407名、兼职网格员1536名。积极加强网格员队伍管理,明晰网格员8项基本职责,制发网格员工作手册,健全网格员教育培训、情况报告、交办督办、考核评价等制度,真正让网格员成为网格单元“小管家”“服务员”。同时,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不断深化“一中心一张网一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体系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远亲不如近邻”所蕴含的民情民智运用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充分吸收“邻里守望相助”的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创新探索建立“联户员”机制,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全覆盖建立“联户员”队伍,在不增加财政支出情况下有效充实基层社会治理力量,有效激活社会治理的机体细胞和神经末梢,激发基层群防群治、抱团发展的信心和活力。

 

三是完善治理机制,规范化推进基层治理。坚持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应用“国标”为指导,通过规范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制度机制、统一办事流程、强化日常监管,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和完善综治中心运行管理制度机制,先后建立综治中心首问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社会治安形势研判制度、矛盾纠纷会商制度、矛盾纠纷交办制度、社区网格员考核管理制度等制度机制。紧紧围绕“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目标,三级综治中心均制定办事服务流程,按照集中受理、逐一研判、统一派单、跟踪督办、限时反馈的闭环模式,推动镇(街道)综治中心的“一体化”运行,打造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实体平台和线上纠纷化解系统,不断织密矛盾纠纷上行外溢和风险隐患演化升级的防范化解网络。


问题五:请问我市在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卓有成效的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内江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蒋涛: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的举措,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由2018年的56起、46人下降到2022年的21起、26人,降幅分别为62.5%、43.47%,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向好,防汛减灾连续十一年实现“三零”(零死亡、零重伤、零失踪)目标。

 

一、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我们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是在推动安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在市县两级安委会推行“双主任”制度,完成市、县安办专班的组建和实战化运行,压紧落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综合监管、企业主体“四方责任”。


二是在防范遏制安全事故上下功夫。坚持“日研判、周调度、月分析”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常态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任务集中攻坚相结合,严密风险防控预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是在全力提升安全基础上下功夫。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应急避险自救知识,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投入。2019年以来,全市已建成省级安全社区50个、安全体验中心5个,隆昌市成功创建第一批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基本实现关键部位安全风险在线监测监控,363家企业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化水平,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二、在自然灾害“防抗救”方面,我们打好“三防”组合拳,提升多灾种应急防控救援能力。

 

一是重“人防”管理,实现应急救援专业化。2021年9月8日,在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内江市市级应急救援队伍授旗(授牌)仪式,“1+1+7+N(33)”(1 支内江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1 支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7 支县<市、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33 支专业型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基本建立。2022年底完成了“一主两辅”(以15个区域中心镇<街道>消防救援站为主力,以83个镇<街道>应急队和1280个村<社区>应急分队为辅助)基层应急力量体系建设。同时,建立了自然灾害防治“三员共管”(防震减灾助理员、山洪灾害基层监测员、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机制和森林防火“十户联保”制度,强化基层群测群防体系,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二是强“物防”保障,实现资源统筹高效化。内江市历来重视物资保障工作,建立了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数据库,对应急物资实行数字化动态管理,定期维护更新。目前,已建成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5个、镇级救灾物资储备点87个,储备工程、排涝、抢险、医疗等应急救援装备6247件(套),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30余个品种、13.26 万件。今年3月27日,我们制发了《内江市应急救援装备调用管理办法》《内江市应急物资统筹调拨机制》,进一步优化应急物资调拨程序,确保发生重大灾害时物资装备统筹调拨及时。

 

三是提“技防”水平,实现平台建设一体化。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高发频发,我们逐步加大了科技投入,强化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强化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目前已在29个重点林区镇(街道)安装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主城区洪水三维动态预警系统,建有地震监测台站22座,今年我们将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推进585套地震预警终端建设,进一步提升地震预警水平,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另一方面,强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与10个市级部门(单位)完成数据系统对接,实现应急信息从“各自为阵”走向“有机融合”。同时,建成固定窄带数字集群基站、移动数字集群基站各1个,配备动(静)中通卫星车、通信指挥(抢险)车、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等662辆/个/部,初步实现“空、天、地”立体应急通信模式,打通高效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


问题六:我市在践行“浦江经验”方面创新了哪些方式,有些什么具体的做法和成效呢?

 

内江市信访局机关党委书记李善雄:“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主导创立、身体力行的实践经验。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传承弘扬,“浦江经验”逐步演变升华为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长效制度。近年来,我市在践行“浦江经验”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出台《内江市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市、县党政领导定期在本级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接待群众,并多渠道公布接访工作安排。同时,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采取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方式接待群众,依法按政策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近年来,群众反映延期交房、房产证办理等方面的诉求相对集中。对此,我市把化解处置“问题楼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为群众协调办理房屋产权证1万余户,帮助1.2万余户业主实现“新房梦”。在实施城市更新、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主动走下去、走进去,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统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环境等更新改造,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智慧停车场、全民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场地,开展“六进六顺”、改水改厨改厕等工作,极大提升了城镇品质能级和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扎实开展部门联动联合接访工作。积极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部门联合接访模式,并协调引入纪检、律师、人民调解组织入驻市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开展访调对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全市信访系统探索开展“巡回接访+实地走访”方式接待群众,协调推动解决了市中区江城花园物业更换、东兴区双桥镇农贸市场建设、隆昌市石碾镇渔箭社区部分道路硬化、资中县城区停车位规划和升级改造、威远县新店镇社区统一更换太阳能路灯等300余件次。

 

三是扎实开展重点案件包联化解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制度,对重要接访下访事项,全部纳入领导包案,实行清单管理,定期会商调度,推动责任单位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工作要求协调解决。对一般性接访下访事项,严格落实“四个当天”工作要求,快收快转快办快回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近年来,我市采取领导包联化解方式,推动解决了城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威达煤业棚改安置等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领导干部接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四是扎实开展能力素质提升行动。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为抓手,切实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提升信访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履职能力和作风效能,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浦江经验”,坚决扛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编辑:陶丽萍
校对:毛佳莉
责编:刘桂莲
审核:程云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